Skip to product information
1 of 7

上田義彦

椿の庭

一幢明治時期的木構老宅,一片與太平洋對話的椿樹庭院——上田義彥的鏡頭在此構築了一個時光的辯證場域。這位以商業攝影著稱的視覺詩人,在其首部導演作品《椿之庭》的衍生攝影集中,完成了一次對"家屋現象學"的影像詮釋。當35毫米電影膠片被解構為靜幀畫面,時間的連續性被懸置,那些被截取的瞬間反而獲得了更為本質的顯影。

影像敘事的弔詭性在此顯現:當動態敘事凝結為靜態畫面,記憶的密度反而被強化。上田以近乎物哀美學的鏡頭語言,將老宅的窗櫺轉化為時光的取景框——陽光在榻榻米上移動的刻度,海風在紗簾上留下的波紋,庭院裡山茶花墜落的拋物線,這些微觀敘事共同編織出存在主義式的家屋圖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人物身影多以剪影或背影出現,這種"缺席的在場"恰恰揭示了記憶的本質:我們永遠只能側面觸摸逝去的時光。

在當代視覺文化的喧囂中,上田的鏡頭保持著京都畫派的克制。他拍攝的不是懷舊的標本,而是編織了一張"時間的經緯線"——晨光中浮動的塵埃是經線,黃昏時拉長的陰影是緯線,而穿梭其間的是三代女性留下的生活考古層。那些被定格的晨昏時刻,實則是對海德格爾"此在"概念的視覺註解:老屋的每個角落都在述說"在世界之中存在"的命題。

這本攝影集最動人之處,在於它揭示了記憶的雙重性。庭院裡永恆搖曳的椿樹,既是植物學意義上的山茶花,又是家族史中的精神地標。當鏡頭穿過雨後積水的石板路,我們看到的既是物理空間的反射,也是時間的疊印效應。上田通過這種視覺隱喻,將私人家族記憶昇華為普世的鄉愁原型。

在數位影像爆炸的時代,這些採用傳統銀鹽工藝沖印的照片,本身就是對記憶物質性的堅持。那些微妙的顆粒感與褪色痕跡,恰似記憶在神經突觸間的傳導過程。當我們凝視書中老婦人撫摸廊柱的特寫,觸覺記憶被奇異地喚醒——這正是攝影集超越電影媒介的獨特魅力。

《椿之庭》最終指向一個哲學追問:當代人的精神原鄉究竟何在?上田用影像建構的回答是:家屋不是物理坐標,而是時間的立體編織物。那些被鏡頭溫柔封存的晨昏,實則是我們對抗現代性時間暴政的微小革命。在這意義上,這本攝影集已不僅是電影的附屬品,而成為瓦爾堡"記憶圖集"式的視覺沉思錄。

 

出版商:赤々舎
作者:上田義彦
書籍尺寸:225 × 144 毫米
頁數:296 頁
裝訂方式:平裝本
語言:日文、英文
ISBN:978-4-86541-117-1

Regular price $200.00